我市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民族工作大市,现有46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群众常住人口7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流动少数民族人口5000余人。有1个参照民族乡管理的街道办事处,23个民族村,7个民族社区,123个民族自然村,民族小学11所。近年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实施“共同发展”聚力振兴行动,着力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壮丽篇章。
一是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得到新加强。市委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先后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统战工作会议,做到民族工作“六个纳入”,即将民族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纳入各级巡查督查内容、纳入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市委、各县区委、各乡镇党委都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市委10余次听取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赴基层调研民族工作,实地帮助解决问题,要求规划项目、扶持资金、优惠政策向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要求,着力发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力量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合力推进新时代我市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新成效。市委、市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共创共融。市委宣传部、统战部、文明办、教育局制定实施《2022年365bet开户官网_365bet体育网站_Bet—288365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扎实开展“石榴籽·民族情”“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园”“新春遍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和谐民族村”“和谐民族社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六进”活动,坚持不懈组织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持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蒙城县多措并举关心支持新疆籍维吾尔族教师工作生活,市高新区近将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纳入关爱工程,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特色活动90余次。谯城区选报的《双合村》剧本获省民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石榴情”民族题材优秀完整剧本评审三等奖。谯城区、涡阳县3个民族村(社区)获全省“和谐民族村”“和谐民族社区”称号。
三是各族共同繁荣发展迈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市政府设立每年200万元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重点扶贫民族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00余万元。市、县区每年都举办少数民族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提供科技服务,培育少数民族群众发展内生动力,9个贫困民族村如期脱贫出列,1509名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消除少数民族聚居区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民族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个民族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30余家少数民族企业总产值达12.3亿元、出口创汇超7000万美元。涡阳县依托义门镇民族村苔干深加工、香菇种植等产业项目,培育壮大少数民族农民合作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11家、特色产业基地5家。 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村获全国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民族村寨”称号, 利辛四里何民族村、等2个集体和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的3名个人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
四是传统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回族查拳、晰扬掌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亳州晰扬掌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2年11月,安徽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召开,我市选派20名参赛选手,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且我市获全省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好成绩。加强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持续建设北京清真寺、城里清真寺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涡阳县义门镇的“大班会”、“十二花挑”和传统清真食品“义门大将羊肉汤”、“熏牛肉”等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少数民族教育,涡阳县义门回民小学纳入2022年全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谯城区民族剧社定期开展文化演出活动,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牛集镇安溜民族村和蒋楼民族村成立村级民族剧社,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形式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宣传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展示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汇聚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发展合力。
五是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获得新提升。围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近年来,全市开展民族宗教工作政策法规培训15期、参训人员7000余人次,375名市、县区、乡镇民族宗教干部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9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配备了民族宗教工作干事,1348个村(社区)配备了民族宗教工作联络员,不断夯实基层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水平。扎实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特别是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入学、就业、权益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建成城市少数民族服务中心11个,实行全程“一站式代办”服务,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社会条件,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健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体制机制,并在全省率先与周边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和省内阜阳、淮北、淮南、蚌埠等地市建立了民族宗教事务合作关系,按照“信息共享,即时响应,属地管理,层级负责”原则,实现了对跨界民族纠纷的联动管理,有效维护了边界平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