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聚焦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部署,全面实施“六一战略”,较好完成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本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系列举措,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影响,经济运行回稳向好。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1590亿元、同比增长3.3%,总量首次迈入全省前八位,在全国、中部地区、省内分别又赶超9个、4个、1个市。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00亿元,增长4.5%左右,增速居全省第6位、较上年前进4个位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8.1亿元,同口径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增速居全省第8位、较上年前进7个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2%。县域发展整体跃升,蒙城县、涡阳县经济总量分别居全省第15、18位,蒙城县入选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利辛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谯城区入选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涡阳县入选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30强。
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预计三次产业比为13.1:35.9:51。推进一产“两强一增”。粮食总产连续11年居全省第2位,小麦最高单产913.2公斤再创全省纪录,涡阳县获评国家级制种大县(小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居全省第1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8万亩、总数达771.4万亩、占比87.2%,实施“小田变大田”239万亩、占比27%,建成全省首家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亳药产业集群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实施“扶优育规”工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6%、居全省第3位。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医药制造业产值343.5亿元、增长8.4%。规模白酒企业占全省的1/3以上,古井集团年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古井贡酒白酒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推进三产“锻长补短”。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人数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6位,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邮政业务总量34.3亿元、增长28.7%,快递业务量3.5亿件、增长51.4%,规模分别居全省第3、2位,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
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并重。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组建“双招双引”十大产业专班,举办药博会、“天下亳商”大会等系列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5个、新落地155个。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92.6%,居全省第4位。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完善“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素会商等机制,大抓项目谋划、建设、入库,8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5亿元,14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25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新入库纳统项目736个、增长63.3%,创历史新高。要素保障稳健有力。推广“亩均效益”评价,推行“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做法,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1万亩,获省政府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生态底板持续加固。PM2.5平均浓度、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改善情况分别居全省第5、3位,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提升幅度居全省第1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改革开放增添新动能。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9.6%,50.8%的事项实现“一键申报”,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压缩至1.4天,成功申报全国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在全省率先设立“政务找茬”窗口、实施工业项目“四证齐发”、开展工程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推行“智能宫格”评标模式改革,“退休一次办”、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医保经办管理做法成为全国典型。开放合作不断扩大。获评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考核优秀等次。加快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62家,中药材出口额占全省76.2%,皖北首家保税芝麻仓库、药食同源商品保税仓库落户亳州。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450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组合式推进惠企纾困政策落地,为市场主体退税减税降费85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9.8万户、增长33.6%。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使用,市中心城区和三县县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分别增加40%、37%。城市品质更加彰显。市中心城区实施重点城建项目49个,希夷大道等4条道路“白加黑”、三清大道工程全面完成,杜仲路、合欢路下穿立交桥和汤王隧道建成通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首次年度测评、居第一方阵。连续2年获批为国家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城市生命线一期安全工程建成运行,“城市大脑”运行管理服务场景建设经验推向全国。美丽乡村更加宜居。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改善,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覆盖1/4以上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涡阳县改厕模式、蒙城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交通出行更加便利。谋划启动交通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续建国省干线147.2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249.6公里。亳州机场预计2024年通航。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生保障稳步提升。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升7.5%、4.9%,改造棚户区住房1.4万套、老旧小区91个,新增托育托位9095个,建设养老服务站56个。教育事业扩容提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63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8万个。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落实“双减”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24.84%下降到3.53%。健康亳州扎实推进。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建成各类卫生项目67个,成功创建省卫生城市。我市运动健儿省运会、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奖牌数创历史新高。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有效防范,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不断健全。信访答复率、参评率、受理率、满意率分别居全省第1、3、4、5位,信访工作居全省第2位。人民网留言办理连续11年获评全国先进。连续8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明确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根据市委五届六次全会部署,亳州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到2027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实现3300亿元、冲刺3700亿元,力争年均增长8%左右,在皖北和全省争先进位,进入中上游梯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13万元/人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0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力争达到150亿元;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健康水平和居民生活品质实现新提升。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三个上台阶、总量增两倍”,基本建成现代化美好亳州。到本世纪中叶,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美好亳州。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产业化、城镇化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新篇章。
面对新目标、新要求,我市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自我革命要求落实到政府自身建设的全过程。
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同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左右,碳排放、节能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
2023年,我市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在稳定经济增长上奋力突破;聚焦新型工业化,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上奋力突破;聚焦科教兴亳,在增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上奋力突破;聚焦新型城镇化,在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上奋力突破;聚焦乡村振兴,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奋力突破;聚焦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潜能上奋力突破;聚焦生态文明,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奋力突破;聚焦共同富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奋力突破;聚焦安全发展,在建设平安亳州上奋力突破。 (记者 汝平 整理)